山东建筑大学AI赋能教育:积极推进教材建设 引领教育数字化

壹点探校 昨天17:38

日前,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以及教学体系的智能化升级,并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与全过程”。此前,教育部已相继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均明确指出要促进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与发展,通过技术赋能推动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同时,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高校创建标准》,要求积极建设应用交互式数字教材,探索开发应用纸质教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形态教材。

在政策东风的吹拂下,全国多所高校积极探索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形成多元创新实践。清华大学依托学科优势,开发交互式编程教材,通过实时代码调试功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北京大学则构建跨学科数字教材平台,整合文史哲经典资源,以动态知识网络拓展学生学术视野。中国农业大学启动大国“三农”系列规划教材,将农业生产虚拟仿真实验、专家讲座视频嵌入教材,打造“纸质+数字”立体化学习资源库;这些高校的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更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为全国高校开展新形态教材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加速了教材数字化转型的行业进程。

山东建筑大学紧跟教育发展趋势,于2025年正式启动校级教材专项攻坚计划,以“内容+工具+服务”为核心理念,全力打造智能交互数字教材。计划明确建设目标:2025年首批建成不少于5部数字化教材,聚焦本校特色、人工智能、大数据、交叉学科等前沿领域;至2027年,新形态教材数量扩展至15部,实现全校范围广泛覆盖。同时,计划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教师联合企业开发,构建跨学科知识图谱,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前沿同频共振、及时更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多维赋能,全方位保障教材建设实效。为确保新形态教材建设高质量推进,山东建筑大学构建起“师资培育-资源优化-质量管控-动态优化”四位一体保障体系。在师资培育方面,学校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专业机构,开展数字化教材建设培训会,通过案例教学、技术实操培训,系统提升教师资源碎片化处理、互动模块设计等数字化编撰能力;在资源优化层面,学校重点支持已获规划教材奖、省级重点教材奖的书籍进行数字化改造,同时将专业核心课程、学校特色课程所用教材作为建设重点;在质量管控环节,严格落实《山东建筑大学教材立项建设管理办法》,构建学院初审、党委审议、学校终审三级审核机制;此外,学校还建立教材动态优化机制,鼓励教师通过学情分析工具收集学生使用反馈,定期开展教材内容更新迭代,确保教材始终贴合教学需求。通过多维度赋能,山东建筑大学正全力打造兼具学术深度与技术温度的新形态教材体系,为培养新时代“专业+数字+创新”复合型人才保驾护航。

多途共进,奏响个性化学习新乐章。山东建筑大学计划从“立标准、优应用、精适配”三方面推进数字化教材建设,旨在强化其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效能,精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在“立标准”上,学校将组织多学科专家、一线教师及行业精英,围绕“学科+数字”应用导向,制定涵盖内容架构、技术规范、质量评估的数字化教材建设标准;技术上,要求教材适配多种终端,具备高清视频播放、在线交互等功能;质量评估则从内容准确性、技术稳定性等多维度量化考核,保障教材质量。“强应用”是关键。学校将大力推动数字化教材在教学中的深度使用。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工作坊等教师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掌握数字化教材使用技巧,鼓励其将教材中的多媒体资源融入日常教学,利用在线测试功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同时,举办学习经验分享会、设置学习奖励机制,引导学生积极使用数字化教材,充分发挥其优势,提升教学效果。“促适配”是保障。学校将依据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学生个性化差异,对数字化教材进行适配性调整。组织教师团队梳理和优化教材内容,使其贴合教学大纲和目标。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分层学习资源,如基础巩固资料、拓展提升案例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字化教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

责任编辑:王婷婷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