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演员朱时茂发视频称自己遇到2次诈骗。“我还是反诈大使,以为自己不可能被骗,有时候诈骗让你防不胜防,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轻信。凡是有钱的事,脑子里一定多一根弦。”朱时茂称。有网友调侃,朱时茂可以把“2天遭遇2次诈骗”这段经历改成小品。
“2天内遭遇2次诈骗”,这事发生在著名演员朱时茂身上,听起来颇具戏剧性,甚至有网友调侃,这都能改成小品了。但笑过之后,我们必须严肃思考,诈骗问题为何如此顽固、猖獗,连“反诈大使”都难以幸免?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朱时茂所遇到的冒充熟人诈骗,乃是最常见的诈骗方式之一,其利用的就是人们对熟人的信任。毕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接到熟人求助,第一反应往往是帮忙,而不是怀疑。骗子正是抓住这一特点,编造看似合理的紧急情况,让受害者在短时间内来不及思考,匆忙转账。此外,随着科技发展,骗子的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比如利用“AI换脸”、语音合成等技术,让诈骗更难辨别。
朱时茂的“反诈大使”身份,也让这起事件更具警示意义。作为“反诈大使”,朱时茂比普通群众接受过更多的反诈宣传教育,按理说应具备更强的防范意识,可还是中了招。此前还有警察、社区反诈宣传员等被骗过,说明诈骗分子不看受害者的身份,只要有机可乘,就会下手。现实给了大众一个警示信号,连“反诈大使”都难以幸免,普通人更应该在思想上绷紧反诈弦,以防掉入诈骗陷阱。
反诈不能只靠宣传,还得从源头上治理。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斩断骗子获取信息的渠道。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朱时茂的经历是个警示。无论对方是谁,只要涉及钱财交易,都要提高警惕,不要仅凭一个电话、一条信息,就盲目转账。核实对方身份的方式有很多,打电话、视频通话、向共同的朋友询问等,多花几分钟确认,就可能避免损失。另外,大家也要不断学习,了解骗子的常见“套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朱时茂被骗,绝不能只当作一个笑话或小品,它反映出电信网络诈骗的严峻形势,提醒我们反诈之路任重道远。
作者:江德斌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