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网警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条“怀化35岁女子从28楼跳下”的视频在网络传播,视频的配文中还标注了高空坠亡事件、家庭悲剧等标签,该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引发热议,先后获得数万次转发。经怀化市公安局缜密侦查,对违法嫌疑人禹某进行了抓捕。据禹某向警方供述,为了快速提升自己账号的关注度,她通过在某AI平台输入“高空坠楼、家庭悲剧”等关键词生成视频片段,并经过二次剪辑后发布到网上。除了这起利用AI工具编造谣言的案例之外,上海警方前不久也破获了一起利用AI工具编造企业不实信息的案件。
当“怀化35岁女子从28楼跳下”的所谓“新闻视频”在平台疯传数万次,当“某茶饮企业使用过期原料”的AI杜撰谣言导致门店营业额骤降超20%。AI生成内容正被扭曲为流量时代的新型造谣工具。
恶意造假已成AI技术滥用重灾区。湖南禹某仅凭输入“高空坠楼、家庭悲剧”等关键词,便借助平台“悲剧模板”一键生成虚假跳楼视频;上海姚某、陈某等人为博取广告收益,用AI工具“洗稿”拼凑企业不实信息。技术门槛的降低正催生一条AI造谣的灰色产业链,某平台“悲剧模板”月下载量超10万次的数据,更揭示出流水线式造假的规模性危害。这些行为已非无心之失,而是为流量精心策划的恶意欺诈。
流量至上的迷思终将反噬其身。无论是禹某“看到别人涨粉快就想跟风”的供述,还是陈某为“直播带货权限”而炮制企业谣言的动机,皆暴露出部分内容创作者将技术伦理抛诸脑后的流量饥渴。当社会责任让位于点击率,当事实核查屈从于算法偏好,虚假信息便如病毒般裂变。从引发公众恐慌,到重创企业商誉,技术滥用的恶果最终由整个社会共担。
法律之网早已为技术滥用划清红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赵精武副教授明确指出,利用AI生成传播虚假信息属违法行为。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罚款拘留,到情节严重者面临有期徒刑,法律惩戒体系已然完备。更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同样难辞其咎。《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明确要求其对AI内容进行显著标识,监管机构可对失职平台采取暂停更新乃至行业禁入等严厉措施。技术绝非违法挡箭牌,正如办案民警所言:“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治理AI滥用需技术向善与法治利剑双轨并行。平台须压实主体责任,强化AI生成内容的审核与标识,从源头阻断虚假信息传播链;监管部门则应提升对新型技术造假的敏感度与打击力度。对每位网民而言,更需清醒认知:在键盘上轻点生成键的那一刻,法律边界已然存在。流量有底线,法律有红线。
技术本为照亮前路之火炬,而非混淆是非之迷雾。当AI造谣者终在法治的聚光灯下现形,其流量迷梦的破碎亦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唯有敬畏事实、尊重法律,技术红利方能真正惠及社会,而非沦为一场饮鸩止渴的流量狂欢。(久泰平)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