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激荡八十载,钢轨擎起报国情——《歌声里的征程》音乐党课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8-12 305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田田 通讯员 孙娅

在庄严肃穆的《国际歌》合唱声中,一段穿越烽火岁月的音乐旅程于8月12日上午在枣庄市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拉开帷幕。临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由山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枣庄市妇联、中铁十四局集团枣庄科教创新示范园项目部主办,枣庄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薛城区妇联、薛城区总工会、山东晟达文旅集团、薛城区工人文化宫承办,为大家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歌声里的征程”音乐党课,以经典旋律为脉络,在激昂音符与深情的讲述中,重温铁血岁月,传承红色基因。

抗战烽火在旋律中重燃:从悲愤呐喊到黄河怒吼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低沉悲怆的旋律率先将听众带回山河破碎的岁月。授课教师动情阐释:“《松花江上》是九一八事变后最深切的民族泣血之声,它唱出了三千万东北同胞流离失所的痛楚,更唤醒了全民族‘不当亡国奴’的救亡意志。这悲愤的呐喊,是全面抗战的先声。”歌声如泣如诉,现场一片肃然,沉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悲怆未散,激昂已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保卫黄河》那穿越时空的怒吼瞬间点燃全场。授课教师慷慨激昂:“这首诞生于延安窑洞的战歌,是四万万同胞团结抗战的号角,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化身。它见证了东方主战场的浴血坚持,也昭示着正义洪流终将粉碎侵略者迷梦的真理。”屏幕上闪过中国军民浴血奋战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肩作战的珍贵影像。在《保卫黄河》的激昂教唱与分组竞演中,现场职工热血沸腾,掌声雷动。

枣庄传奇引共鸣:土琵琶拨动英雄故土心弦

音乐党课的深情更在鲁南大地上找到最鲜活的注脚。当《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那轻快又深沉的旋律悠然响起,“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的熟悉歌词瞬间将听众带回烽火连天的微山湖畔——这里正是枣庄,闻名遐迩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党课生动还原了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铁道游击队在鲁南铁路线上神出鬼没、扒铁轨、炸桥梁的传奇故事。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这诞生于英雄土地上的旋律,让作为“铁道兵传人”、扎根枣庄的中铁十四局员工倍感亲切与自豪。“这歌声唱的就是发生在我们脚下土地上的故事,”一位青年党员眼眶湿润,“80年前的今天,先辈用生命换来了胜利与和平,这旋律提醒我们,枣庄的红色基因永不褪色。”

从铁道兵到中铁十四局:血脉传承志在四方

党课的高潮,自然落笔于中铁人引以为傲的精神谱系。《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雄壮歌声响起,大屏幕上闪现着历史影像:战火纷飞中铁道兵紧随野战军抢修铁路;抗美援朝前线,他们在敌机轰炸下用血肉之躯守护“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和平年代,他们挺进崇山峻岭、戈壁荒漠,筑就鹰厦、成昆等钢铁大动脉……从战火中的钢轨到新时代的超级工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信念已融入每一位中铁人的骨血。在枣庄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我们既是铁道游击队的后来人,更是铁道兵精神的传承者!

这堂在胜利日奏响的音乐党课,超越了简单的文艺欣赏。它以歌声为舟,载着听众横渡历史长河,在《国际歌》的真理追求、《松花江上》的辛酸悲怆、《映山红》的星火希望、《保卫黄河》的磅礴抗争、“微山湖畔”的传奇故事以及“志在四方”的使命传承中,完成了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听众们在旋律中感受着民族危亡时刻的呐喊与抗争,体会音乐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

此次活动以创新形式让党课“活”起来,将历史叙事与音乐鉴赏深度融合,带领党员干部在激昂旋律中重温峥嵘岁月,感悟家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大家纷纷表示,这堂音乐党课既照见历史,更激励当下,要把这种精神力量融入日常工作,让那穿越八十载的信念与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轰鸣向前。

责任编辑:徐田田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