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案例丨“合作协议”藏陷阱,毕业生直播两月0收入离职遭索赔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8-19 114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怀揣新媒体梦想的大学毕业生张某怎么也想不到,那份承诺“公司投入5万培训费”的《经纪合同》,竟会成为束缚他的枷锁,让他沦落到既拿不到工资、也无法离职的两难境地。而由泰安市法律援助中心护航的维权战,不仅帮他讨回了公道,更撕开了新型用工模式下法律关系“名实不符”的伪装。

网络主播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拿不到工资,离职还要赔违约金

2024年4月,大学毕业生张某怀抱着对新媒体行业的憧憬到某传媒公司应聘,与其签下《经纪合同》。合同约定传媒公司为张某提供资金、推广、运营等服务,投入5万元培训费用打造其成为知名网络主播,张某则在公司从事抖音直播,若其在协议期内终止直播或违反竞业限制,需支付违约金并赔偿损失。

然而,张某的幻想很快就被现实击碎了。他每日的直播时间长达10小时,节假日无休,可工作了2个多月,公司却以“业绩不达标”为由拒绝支付报酬。当公司负责人甩出合同条款,张某这才发现自己掉进了陷阱:没有工资收入,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而一旦擅自离职,又将面临巨额违约金的赔付。2024年6月,走投无路的他走进了泰安市法律援助中心。

泰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当即受理了该案,并指派山东泰山法正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帅承办此案。“这类案件的关键,就是深入调查合同实质,认定真实的劳动关系。”张帅仔细研究合同后,发现合同表面将双方关系定义为“合作关系”,存在新就业形态中法律关系“名实不符”的普遍问题。

为掌握一手信息,张帅专程前往传媒公司办公地点实地调查。他看到,公司划分了多个工作区域,配备专业直播设备,主播们正专注于直播带货、才艺表演等工作。通过观察,张帅对公司的考勤制度、管理规范有了初步了解。巧合的是,当天恰逢求职者面试,张帅从求职者口中得知,该公司以“大学生创业扶植计划”为噱头,吸引应届毕业生参与直播培训,这一信息进一步加深了律师对公司用工模式的判断。

回到律所后,张帅对照法律条文逐条分析:传媒公司作为合法用工主体,对张某的直播时间、内容进行严格管理监督,这体现了人格从属性;张某所从事的直播工作是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需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此为组织从属性;直播场所与设备均由公司提供,张某的直播收益也需上交公司,反映了经济从属性。

“这些要素完全符合劳动关系的核心特征。”张帅表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第32批指导性案例第179号,合同性质的判定不能只看“白纸黑字”怎么写,而应取决于双方权利义务的实质内容。此外,他还发现,对于合同中提到的“5万元培训费”,公司拿不出任何实际支出凭证,违约金条款更是明显涉嫌加重劳动者责任,缺乏合理性与合法性。

律师厘清劳动关系实质

“步步为营”协助劳动者维权

为了帮助张某维护自身权益,张帅先是陪同张某与传媒公司进行协商。然而,传媒公司态度强硬,始终坚持与张某是“合作关系”,仅愿支付7863元所谓的“收益分成”,还威胁要追究违约金,限制张某离职,协商最终以失败告终。

协商破裂后,张帅迅速调整策略。他协助张某以“未缴纳社保、拖欠工资”为由,向传媒公司发送被迫离职通知书,明确表明其解除劳动关系的正当理由。与此同时,张帅指导张某积极收集、固定各类关键证据,如抖音直播后台详细的直播数据、收入转账凭证、工作群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不仅有力证明了张某在传媒公司工作的事实,还充分证实了其存在超时加班的事实,并直观地反映了张某的收益上交情况。

2024年7月12日,张帅代张某申请劳动仲裁,仲裁不予受理后,立即向法院提起诉讼。9月20日,法院组织了诉前调解,传媒公司仍否认劳动关系并索要违约金,调解陷入僵局。

11月11日,法院正式开庭审理此案,张帅从人格、组织、经济三个维度全面剖析了双方的劳动关系实质,并依据《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指出违约金条款因缺乏实际培训支出而无效。最终,法院完全采纳了张帅的意见,判决传媒公司支付张某工资、加班费及经济补偿金共计12377元,且不得主张违约金。拿到赔偿款的张某感慨道:“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有律师一步步指导我收集证据、应对纠纷,我真切感受到法律不是遥不可及的条文,而是我们普通人在权益受损时能依靠的坚实后盾。”

指派机构:泰安市法律援助中心

承办人员:山东泰山法正律师事务所 张帅

责任编辑:栾海明

李文璇

找点意思,找点意义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