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与净利双双下滑,周大福“坐不住”了。
近日,周大福珠宝集团(以下简称“周大福”)董事会宣布,自9月1日起,委任星巴克中国前董事长兼CEO王静瑛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并兼任审核委员会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根据公告披露,王静瑛女士每年将获得79.5万港元的董事袍金报酬。
跨界揽才
接连引入2位星巴克高管
公开资料显示,王静瑛自2011年起担任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兼CEO,十余年间主导推动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网络大幅扩张,目前门店数量已超7500家,覆盖全国1000座城市,使中国成为星巴克最大的国际市场。从公告内对王静瑛的评价可知,周大福董事会认可其在零售领域的领导经验、全球化视野及增长战略经验,认为此次任命有助于增强董事会多元化。
这并非周大福首次跨界吸纳人才。
今年3月,周大福公布,执行董事郑炳熙自4月1日起卸任首席财务官职务,由叶家盈接任集团首席财务官。在加入周大福之前,叶家盈曾担任星巴克中国的首席财务官,期间她成功推动了星巴克的数字化转型和财务优化。此外,她早期的职业生涯中曾在百事可乐亚太区和星巴克亚太区担任高级领导职位,其涉足的零售、快速消费品(FMCG)以及制造业产业,与周大福的主营业务高度相关。
接连引入两员星巴克高管,周大福释放出强烈的求变意图。
“作为会员体系、数据营销等领域的行业标杆,星巴克的管理经验或许能帮助周大福优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策略。”有业内人士指出,零售业的底层逻辑日益趋同,珠宝与咖啡虽属性不同,但均依赖如节日营销、日常场景渗透等高频互动提升复购。“星巴克高管擅长的生活方式营销,或许能帮助周大福更精准地触达Z世代,将珠宝从‘保值品’转向‘情感载体’。”
与此同时,出海也是诸多黄金品牌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周大福布局东南亚市场加速国际化进程,挖掘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星巴克高管熟悉跨国品牌本土化运作,这或许能为周大福的海外扩张带来助益。”上述人士分析认为。
腹背受敌
周大福的品牌转型之路
作为黄金珠宝行业的龙头企业,周大福如今腹背受敌,日子不算好过。
数据显示,2025财年,周大福营业额为896.56亿港元,同比下降17.5%;尽管经营溢利同比增长9.8%至147.46亿港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0%,为59.16亿港元。业绩重压下,“关店潮”随之而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周大福在内地共有珠宝零售店6274个,全财年净关店896家;与2023年底相比,零售店数量少了1236家。
在财报中,周大福将业绩下滑归因于“宏观经济外部因素及黄金价格高企影响消费意愿”。
根据中国黄金协会数据,2024年全国黄金消费量985.31吨,同比下降9.58%,其中黄金首饰532.02吨,同比下降 24.69%,而投资性金条及金币却逆势增长24.54%。当下的消费偏好中,年轻人通过购买金条或积存金投资,但对黄金饰品的消费欲望却在减弱,就连结婚都有不少人选择用“租黄金”替代“买黄金”。
与此同时,周大福还面临着老铺黄金等新兴势力的冲击。
为寻求转型,在渠道优化方面,周大福关闭低效门店的同时开设高端形象店,相继于香港、上海、深圳、武汉和西安等地开设形象店,提升品牌吸引力和门店生产力。
周大福在上海南京东路开设的新形象店,图源自周大福官网
年轻化战略方面,积极响应年轻一代对情感价值的追求,深耕“谷子经济”,打造“悦己消费”,并全力拓展线上渠道、经营社交平台,来触达更多的Z世代消费者。
2025年1月,周大福推出了与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联名黄金饰品。财报中,周大福对这一联名产品的销售效果颇为满意,“《黑神话:悟空》系列在吸引男性顾客方面表现尤为出色,推动了自用而非送礼的购买需求,成功打入此前尚未开发的市场领域。”
2025年3月,周大福又与二次元IP“吉伊卡哇Chiikawa”携手推出了全新“黄金谷子”。可爱的样式+相较偏低的单价,Chiikawa系列上市之初便反响热烈。在香港周大福门店,有消费者清晨7点开始排队,部分商品开售两小时内即告售罄。
周大福重点布局“一口价首饰”,黄金首饰领域的经典传承系列、传福系列、传喜系列、故宫系列表现不俗。数据显示,周大福传福系列及故宫系列销售额均突破40亿港元,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柱。最近,周大福隆重推出高级珠宝系列“和美东方”,定价从数十万至数千万港元不等。
周大福的转型之路,是中国传统珠宝品牌面对市场变局的一次战略重构,其核心是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近年来,周大福从高奢品牌、零售行业多次引入跨界人才,成为其应对行业变革、推动品牌转型的核心举措。这一策略不仅体现了传统珠宝品牌打破行业壁垒的决心,更折射出零售业在数字化转型和消费升级背景下的生存逻辑。或许,“人才破壁”能为周大福带来一场零售能力迁移和文化价值重构的“双轨试验”。
(记者 何慧婷)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