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培养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打造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生态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8-20 121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8月20日上午,政协第十三届山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围绕“着力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协商议政。

省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胡兴禹介绍,目前,山东省已形成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体系,截至2024年末,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超8900人,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到167位,十强产业多个领域都有院士领衔的科研与产业团队,但依然存在高端人才数量较少、人才结构错配、科研转化梗阻等问题。

他建议,聚焦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强化高端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强化省委科技创新委员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同工作机制,按照“产业发展一科技创新一人才培养”“科技前沿一未来产业一人才培养”的路线,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和引导政策。强化教育和科研对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紧密对接需求,选拔培育国家“双一流”学科,争创国家重大科技平台、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强化落实“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合理规划集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功能区。

深化高校培养模式改革,筑牢高端人才成长根基。以省内高校顶尖学科为依托,以政府支持为杠杆,通过产学研、校际和国际合作,建设高端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头部企业与高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实施人才培养全流程的校企合作。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突出重大科研项目和高水平团队的育人作用,一体设计课程体系。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打造高端人才成长平台。对接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前沿,依托高校院所基础研究优势,建设高端基础研究平台,推动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实体化运行。以企业为主导组建校地企联合创新平台,确定面向产业需求的研究领域,在创新实践中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优化评价激励办法,激发人才创新动能。优化高校、科研院所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人才培养、重大横向项目、成果转化效益、重大创新成果等指标比重。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实施长周期评价、分类评价。优化奖励机制,明确成果使用权,提高转化分成比例。

责任编辑:李文璇

李文璇

找点意思,找点意义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