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晓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
8月20日,从烟台市消费者协会获悉,暑期已经进入尾声,诈骗分子也进入“业绩冲刺期”。随着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增加,虚假购物诈骗和冒充熟人诈骗也随之增多。不少学生和家长因防范意识不足,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为守护消费者的“钱袋子”,烟台市消协发布消费提示,警惕暑期低价诱惑背后的“坑”及“亲情牌”下的资金陷阱。
虚假购物诈骗。不法分子在短视频平台、二手交易平台、社交媒体等发布售卖热门商品的虚假信息,如低价出售手机、电脑、演唱会门票等。当消费者联系购买时,他们会以私下交易更便宜、平台交易手续费高为借口,诱导消费者脱离正规平台进行交易。而消费者支付货款后,要么收不到货,要么收到的是假冒伪劣商品,甚至直接被拉黑。还有一些诈骗分子会伪装成正规商家,在社交软件、网页、短信、电话等渠道发布商品广告,以盲盒购买、海外代购、低价转让、0元购物等为诱饵,待消费者付款后,便将其拉黑或失联,或者以加缴关税、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消费者继续转账。
防范提醒:网络购物务必选择正规、知名的电商平台,严格按照平台交易流程操作,坚决不轻易相信卖家提出的私下交易要求;在支付前,要仔细核实商品信息和卖家信誉,注意保护个人支付信息,避免在不安全的页面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对于网上陌生人发来的陌生购物链接不要点击,不明购物App不要下载。
冒充熟人诈骗。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消费者的社交账号信息,了解其人际关系后,便开始实施冒充熟人诈骗。他们通常会冒充消费者的亲朋好友,以生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紧急情况为由,向消费者借钱。由于能准确说出一些与熟人相关的信息,很容易让消费者放松警惕,上当受骗。
防范提醒:当收到熟人借钱的请求时,一定要通过电话、视频等多种方式核实对方身份,绝不能仅凭文字信息就盲目转账。如果无法联系到本人,可以向其他熟悉的亲友求证。同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社交账号安全,设置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在暑期消费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牢记 “不听、不信、不转账”。
市消协提醒,建议家长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接听96110打来的电话。一旦不幸遭遇诈骗,要第一时间保留好相关证据,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并拨打110报警。假期余额已不足,但诈骗分子的“KPI冲刺”仍继续。只有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防骗知识,共筑暑期安全防线,才能让假期既愉快又安心。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