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西瓜之乡”“中国鼓子秧歌之乡”,济南市济阳区仁风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西瓜”和“鼓子秧歌”是这里的闪亮名片,也是推动当地发展的“强引擎”。
仁风富硒西瓜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瓤色杏黄而润、肉质脆而多汁,深受欢迎,小西瓜逐步成长为促进农民增收的“致富果”。如今,这里的富硒产业不断延展,已逐步形成以富硒西瓜为核心,富硒甜瓜、富硒葡萄、富硒小麦等10余种富硒产品共同发展的崭新格局。而以“仁风镇鼓子秧歌”为代表的非遗资源,也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带来新动能。
发展甜蜜经济:“小西瓜”长成“大产业”
据了解,仁风镇种植西瓜的历史非常悠久,自古有“西瓜之乡”的美誉。自2000年成功培育富硒西瓜以来,仁风镇富硒西瓜产业不断壮大,成果丰硕。目前,全镇西瓜种植面积达6000亩,年产量达2.5万吨,产值超过6亿元。
近年来,仁风镇立足特色资源禀赋,积极打造仁风西瓜区域公用品牌,大力抓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新“三品一标”工作。通过建立仁风西瓜品牌目录、完善农产品生产“六统一”标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措施,着力提升产品品质,不断擦亮仁风西瓜品牌。
除了在产品品质上精益求精,仁风镇还不断创新开展各类活动,强化品牌效应。从仁风西瓜文化旅游节、瓜王大赛到仁风西瓜主题微短剧,一次次创新中,仁风西瓜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甜蜜动能。
做好富硒文章:以“硒”为媒“组团”发展
近年来,仁风镇深入挖掘富硒特色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品牌培育,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富硒西瓜为核心,富硒甜瓜、富硒葡萄、富硒小麦、富硒羊肉等10余种富硒产品同步发展的新格局。
80后“新农人”翟军是仁风镇乡村振兴工作专员,也是翟家村村委委员。2021年,怀揣着“农业梦”回乡发展的他,在这片“硒”望的田野上追逐梦想。
他联系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在翟家村建成了小麦育种科研基地,与山东省农科院联合开发出天然富硒的小麦新品种济蓝麦1号,备受好评。此外,他还带领村民延伸粮食生产的产业链条,开展富硒面粉加工,提高小麦的附加值和种植户的收益。如今,富硒面粉不断“出圈”,深受市场欢迎。
未来,随着仁风镇全域富硒计划的推进,这条乡村振兴的“硒”望之路将更加宽阔。
深挖非遗价值:“老技艺”焕发“新光彩”
作为历史文化名镇,仁风镇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众多可挖掘的非遗项目,仁风镇鼓子秧歌、仁风肖家酥火烧制作技艺、仁风圈椅、仁风柳编等都已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这些传统技艺,正借助互联网、创意活动等加速融入现代生活,成为推动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在仁风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肖家酥火烧。它选材讲究、风味独特,被评为济南名优风味小吃。酥火烧沿用祖传工艺,纯手工制作,香酥可口、甜脆软糯、口感细腻、颇受欢迎。据仁风镇肖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光文介绍,肖家酥火烧制作技艺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独特,酥火烧放置三个月仍然酥脆可口。目前,除了在当地广受欢迎,酥火烧还借助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助力群众致富的“香饽饽”。
近年来,济阳区仁风镇不断推进全镇非遗项目传承发展,把本地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旅游节、非遗工作站和非遗集市的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从仁风西瓜文化旅游节到“伞舞柔情 鼓振华夏”鼓子秧歌节,“仁风镇鼓子秧歌、仁风肖家酥火烧制作技艺、仁风圈椅、仁风柳编”的传统技艺丰富了本地乡村旅游文化内涵,“非遗”产业也在“旧”和“新”的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