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高铁上因儿童持续吵闹引发乘客争执的视频引发关注。不少网友建议设立专门的“儿童车厢”或“带娃车厢”。
记者询问了铁路方面的专家,对方表示:“从技术上可行,目前铁路部门已经推出了静音车厢,想要有安静旅程的旅客可以在购票时优先选择静音车厢。若设置儿童车厢,让带娃旅客优先选择,这在技术上可以实现。”
不过,该专家也表示,儿童车厢不同于静音车厢,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潜在问题,比如非暑期时,若列车上儿童很少,儿童车厢坐不满,非儿童车厢又一票难求,那儿童车厢能否对不带儿童的旅客开放?
此外,还有网友提出“将带儿童旅客尽量集中到同一车厢”。若真的强制执行该建议,这又会伤害到带娃旅客的选择权,并且假如大人和小孩没有通过同一订单购票,也不可能将需要人照顾的小宝宝单独强行分配至儿童车厢。
实际上,针对列车上儿童哭闹的情况,铁路部门早有应对措施,比如上海客运段就在儿童较多的时段,以及儿童较多的线路上,准备贴纸、涂色卡等能够暂时吸引儿童注意力的“哄娃神器”。同时,针对一些儿童哭闹,父母短时间内哄不好的情况,乘务员也会引导父母带小朋友到列车车厢连接处看看风景、动一动,以此分散儿童注意力。
当然,从创建儿童友好社会的角度出发,设置特殊的、有儿童娱乐设施的车厢当然是一件好事。
在国外,比如瑞士,就有设置了儿童娱乐设施的儿童车厢,有意思的是,该车厢也对大人开放。一位体验过的上海妈妈回忆说:“我观察了一下,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其他乘客包括使用电脑工作的,也对孩子们的噪音表现出包容。”
国内也有创新尝试。2024年春运期间,厦门开往上海的G1654次列车就试点推出了“遛娃车厢”,2025年春运期间,厦门北站始发的部分长编组列车投入使用,并升级了“遛娃车厢”,新增乐高拼装等项目。
不过,倘若设置儿童车厢是因为儿童吵闹,这反而会激化社会的二元对立。
细看此次儿童持续吵闹引发乘客争执的视频,真正激化矛盾的是家长回应称“管不住孩子”,并对周边的旅客表示“你只能忍着”。如果家长能意识到孩子在车厢里吵闹会影响他人,并想办法缓和孩子的情绪,相信周围的旅客更容易理解。
其实,“熊孩子”出现的原因往往在于父母溺爱,不能因为有一个“熊孩子”出现,就认为大部分的儿童都是“熊孩子”。
有观点建议,铁路部门可以惩戒列车上那些不顾及他人感受、放任儿童吵闹的大人。而旅客也应该理性应对,对儿童吵闹更多宽容,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共同营造和谐的出行环境。
(解放日报)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