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新风评丨从“村 BA”的篮球声里,听见乡村振兴的澎湃脉动

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 昨天09:55

黄河尾闾,渤海之滨,一场场充满泥土气息与生命张力的“村BA”,正击打出东营乡村振兴的铿锵节拍。没有明星球员,没有豪华场馆,但这里有黝黑的臂膀、震天的呐喊和沸腾的乡情。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与黄河涛声交织,奏出一曲乡村振兴的动人交响。

为何一场看似普通的乡村篮球赛,能点燃整个盛夏、唤醒沉睡的乡土?正是因为它激活了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力,让群众从文化的旁观者变成主角。政府搭建平台,专业力量适度引导,但真正让“村BA”“村晚”“村超”持续火热的,是千百位普通人的热情参与和真诚创造。这种“以赛聚心、以文化人”的方式,让邻里更和睦、乡风更文明,也让乡村有了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而文化的能量远不止于精神层面。从老十五村将祭海节打造成文旅品牌,到“遇渔”特产行销全国;从黄河口民俗馆接待数万游客,到吕剧声声传新风,东营正在系统挖掘、转化黄河文化、渔盐文化、红色文化资源,让“文化+”成为产业融合、村民增收的新引擎。沉睡的遗产被唤醒,传统的渔村焕新颜,“靠海吃海”变成了“以海生金”,文化真正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和“硬支撑”。

文化服务如何跨越“最后一公里”,真正温暖千家万户?东营的回答是:从“送戏下乡”到“按需点单”,一场深刻的供给侧改革正在发生。“群众点单、政府配送”的模式,让吕剧、培训、读书会真正贴近民心;遍布镇村的文化书院,则通过“加减乘除”工作法,成为集文化传播、技能培训、基层治理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老年人学会智能手机与孙子视频,年轻人接触电商直播开拓销路——文化服务不再是“空投式”的慰问,而是真正扎根基层、回应需求的温暖陪伴。

当我们听到“村BA”赛场上如雷的欢呼,当我们看到渔村祭海时庄重的面容,当我们遇见文化书院里专注的眼神,我们听见的,正是东营乡村振兴最为澎湃的脉动。它来自于民,用之于民,既重塑着一村一落的文化肌理,也夯实了产业振兴的人文根基。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让每一位村民成为文化的参与者、创造者和受益者。(大众新闻记者 商尧)

责任编辑:杜美萱

商遥遥

日落跌入昭昭星野,人间忽晚,山河已秋。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