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石晟绮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提及济南的夏天,满池荷香总是绕不开的符号。作为市花,荷花早已融入泉城的肌理,岁岁盛夏都为济南晕染出 “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诗意。而这份夏日限定的美好,也正被一群 “养荷人” 精心呵护、悄然拓展。
上百种荷花争先斗艳
8月18日上午,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内,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孙燕头戴遮阳帽,尽管额间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手上动作却毫不含糊,精准地将尼龙网袋套在一个个即将成熟的莲蓬上,随后用记号笔在标签上标明品种的名字。“莲子成熟易落,网袋一兜方便收集,防止它掉入泥中。”孙燕解释道。
眼前这2000平方米的荷花种质资源圃中,200余个品种、上千盆荷花次第盛放,如同铺展水上的斑斓画卷——单瓣的“金丝猴”姿态轻盈,阳光透过花瓣泛出耀眼的金黄,瓣尖还略带一抹红色;“小舞妃”花朵饱满,白里透粉;“东方美人”则花如其名,深红的颜色浓郁热烈,花瓣密密麻麻地簇拥在一起。“这是在全国荷花展览中荣获大、中型荷花新品种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的‘秦淮晨雾’和‘南诏雪峰’。”介绍起这些“宝贝”,孙燕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有些品种不仅花好看,莲子的口感也更好,吃起来非常清甜。”孙燕说,除了追求观赏性,如今培育方向也聚焦于“赏食兼用”型品种,让荷花既能供人观赏,又能产出可食用的莲子和莲藕,进一步提升其综合价值,“为此,我们还专门从南京、邯郸等地引进了‘甜滋滋’和‘脆嘣嘣’等品种”。
算起来,孙燕已经与荷花打了13年的交道。
孙燕与荷花的不解之缘,早在儿时便已结下。“小时候,我家就在离章丘不远的地方,现在的明水古城附近,原来有一大片荷花池。夏天一到,满池荷花盛开,别提多好看了。”就是这一眼惊艳,在她心中种下了热爱的种子。多年后,这份热爱指引她投身荷花科研领域,在科研院专门负责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的栽培研究。
“我们采用杂交育种技术,设置了60个杂交组合,成功繁育出600余盆荷花,并筛选出3个优良品种,拟进行国际登录。” 孙燕说,荷花新品种培育是个漫长的过程,发现优良品种后,至少还需要连续观察3年,确保其性状稳定才能申报新品种,“进行了国际登录,就相当于让荷花有了一个国际身份证,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这些新优荷花品种,为后续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日头下的荷圃“管家”
拎着记录本,穿梭在千余盆荷花之间,快速测量记录下 “叶片直径、立叶高度、花色、花瓣数量” 等信息——这是孙燕在荷花盛开期每天“雷打不动”的工作。
“每一朵荷花从开放到凋谢,只有4至5天,短得很,每天不来看一遍、记一遍,就怕错过新性状、漏掉好品种。”孙燕一边翻着过往的观察记录,一边解释日常巡查的重要性。
高温天气让多数人宁愿待在空调房里,但荷花的生长离不开充足光照,因此荷圃中没有任何遮阳设施,“荷花喜阳,缺了光照就长不好,咱们养荷人,自然也得跟着在日头下‘晒’。”孙燕说。
高温天里,浇水成了养荷的头等大事。“水分蒸发快,有时候上午刚添满水,下午盆里就浅了半截,缺水或是水温过高都会直接影响荷花长势。” 孙燕说,她和同事每天要给上千盆荷花至少浇两遍水,一圈干下来衣服能拧出水,“忙的时候,连口水都喝不上”。
除了日常的观察、浇水,每年春季的 “翻缸” 更是重头戏。“荷花种在盆里,生长空间有限,不及时翻缸就会导致荷花长势不良。” 孙燕蹲在空盆旁比画着,“翻缸要先把盆里的种藕和泥全部倒出来,再从中挑选出最健壮饱满的种藕重新栽种。”不远处,几盆二次翻缸的幼苗已冒出新芽,点点叶尖在水上若隐若现。
聊起养荷的辛苦,孙燕撸起短袖,手臂上一道黑白分明的痕迹格外显眼。“别看我现在这么黑,其实我本身皮肤挺白的,这都是十几年在日头下晒的。” 她又指着裤子膝盖处的破洞说,荷花秆上的小刺藏在叶片间,每天在荷丛里穿梭,衣服被钩破是常事,“一年下来,得穿坏好几件衣服”。
这份辛苦还不止在资源圃内。为了收集更多荷花种质资源,孙燕经常深入偏远湿地、走进民间荷塘,只为丰富荷花种质资源。“有时候听说某个地方可能有珍稀品种,可能得在湿地里待好几个小时,鞋和裤腿全沾满泥,也未必能找到。” 可即便如此,她也从没打退堂鼓,“就像父母对孩子那样,不管多累,看着荷花长得好,就觉得值”。
让家中也能开出“荷塘”
在资源圃的一角,还藏着一些“小不点”:圆圆的小叶浮在水面,几枝灵动的花朵绽放,虽没有塘荷的气势,却显得精致可爱。这其中,就包含不久前在第三十九届全国荷展上,在金奖空缺的情况下,凭借独特花型与优良抗性摘得银奖的碗莲新品种——“泉韵玫姿”。
“荷花根据植株大小分为大株型、中小株型和微型,而碗莲就属于微型荷花,适合在家中进行栽培。”孙燕介绍,荷展的碗莲新品种竞赛,要求荷花的立叶高度小于30厘米、花径不大于10厘米,同时还要综合考评花色、花型、花态、生长状况等。“ ‘泉韵玫姿’就是我们经过筛选和培育,从几十个碗莲品种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科研院还在全国荷展中先后荣获了碗莲栽培技术、碗莲写意作品等10余个奖项。”孙燕说。
荷花虽美,但对于大众来说,种一池荷花并不现实,就连盆栽养荷也让不少花友犯难。如何通过栽培技术革新,让荷花绽放在寻常人家的阳台或案头,成为包括孙燕在内不少荷花培育专家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持续优化栽培基质、容器设计和养护方法,孙燕正不断提升小、微型荷花的繁殖效率与品质,希望能让这朵济南市花,既能为城市园林景观添彩,也能走进千家万户。
为了让科研成果更好地惠及市民,孙燕还经常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向市民赠送精心培育的种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社区居民讲解栽培荷花的技术要点、栽培注意事项等。此外,她还专门制作了“观赏荷花栽培”科普视频,指导市民在家种荷、赏荷。“作为济南市花,我们希望荷花不仅能盛开在公园湖面,也能绽放在更多市民家中,用这抹荷香点缀大家的美好生活。”孙燕说。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