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区下洼镇:构建“三维普法体系” 护航枣乡振兴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8:4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 通讯员 田景亮

法治兴则乡村兴,法治强则百姓安。沾化区下洼镇摒弃传统“大水漫灌”式普法,紧扣“冬枣之乡”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开创性地打造了一条极具下洼辨识度的基层普法新路径,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冬枣产业健康发展注入强劲而坚实的法治动能。

队伍培优“强起来”,普法根基扎得深。邻居建新房,因地界发生纠纷,多亏了“法律明白人”讲法说理,化解了矛盾,维系了感情。在下洼镇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活跃在群众身边,向群众讲解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为群众送上贴心的法律服务,他们就是“法律明白人”。近年来,下洼镇将培育高素质“法律明白人”队伍作为夯实乡村法治根基的关键一环,共培育了62名“法治带头人”和186名“法律明白人”。他们了解村情民意、热心公益、群众信任,系统学习过土地承包、婚姻、继承等农村常用法律知识,深深扎根于百姓之间,为百姓提供精准服务:在田间地头讲透土地流转政策,在冬枣园边化解购销纠纷,在农家炕头调处家庭矛盾,“法律明白人”用专业能力和为民情怀,将法治的种子深植于乡村沃土,成为维护下洼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阵地焕新“实起来”,法治文化润无声。“妈妈你看,喝酒不能开车,这人被警察叔叔抓起来了”“你看看这假合同,以后买卖冬枣签合同的时候一定看好了”,在下洼镇遍布各村的法治文化阵地前,这样的对话时常响起。下洼镇62个村全部建成法治文化阵地,并及时更新相关内容,确保阵地焕新,这些内容紧扣百姓实际,语言通俗,案例鲜活,从借款欠条的书写到交通安全警示、从青少年法治教育到防范电信诈骗,这些立于村头巷尾、集市路口的法治阵地,正悄然将法治精神融入乡亲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高标准打造的秦口河“枣乡心安法治广场”更成为集普法、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心安长廊、宪法亭、法律知识点缀其间,吸引老少驻足,这种“寓教于景、寓学于乐”的方式,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习惯。

枣乡说法“火起来”,丰收时节法同行。金秋临近,下洼镇冬枣丰收在即,为守护枣农“钱袋子”,下洼镇开展“护航丰收 枣乡说法”专项普法活动。在村委大院、文化广场、田间地头开设“流动法治课堂”,用方言白话讲透最易“踩坑”的法律要点:如何签订权责明晰的冬枣买卖合同、雇佣采摘工需明确的用工事项、网络销售物流运输的责任与维权要点等等。这些法律要点句句直面枣农关切,将生硬法条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法治“护身符”。这场靶向式、前置性普法活动,为冬枣丰收季打上“法治预防针”,显著提升枣农和经营主体的风险防范与维权能力,从源头减少购销、用工等纠纷,有力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实现法治力量全程护航下洼冬枣产业的丰产丰收,为乡村振兴夯实法治根基。

责任编辑:董丽霞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