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棘成金”,一颗甜枣开一条富路:在长清张夏街道大娄峪村,野酸枣树经嫁接育出娄峪翠枣

农超溯源 昨天15:20

8月14日,艳阳普照下的山乡,万木葱茏。在济南市长清区张夏街道大娄峪村,漫山遍野的枣林已是硕果累累——娄峪翠枣熟了!“今年咱们的娄峪翠枣长势好于往年,预计产量可达40多万斤。”村党支部书记王金亮表示,娄峪翠枣采摘期约为一个半月,他欢迎四方朋友进山一游,尝一尝品质上佳的娄峪翠枣。

大娄峪村位于张夏街道东南7.5公里处,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莲台山东侧。沿着山间公路,向大山最深处前行,就来到了四面环山的古老村落。王金亮介绍,该村规模化发展枣树种植已有20多年。

一直以来,大娄峪村漫山遍野长满了野酸枣树。酸枣树可以嫁接其他枣品种,而且嫁接效果不错,成活率、品质及产量都有较大提升。21世纪初,长清区孝里街道有人发展枣树种植。“上级领导建议我们去参观学习一下。”王金亮回忆说,“能不能通过嫁接新品种将山上的野酸枣树变废为宝,对我们来说是个机会。”

经过王金亮等人发动,四五十名村民组团去了孝里镇。回来之后,大家开始着手嫁接引进的枣品种。开会讨论的时候,王金亮提出,多从荒山野坡上嫁接枣树,不要占用大田土地。多年以后,大娄峪村山上道边,枣树随处可见,枣树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

“现在,家家户户都会嫁接枣树。”王金亮表示,由于大娄峪村地理环境独特,孕育的娄峪翠枣营养丰富、口感上乘。他介绍,大娄峪村的山上分布着木鱼石页岩土壤,经检测富含硒元素;山泉四季长流,也被用于灌溉枣园。

一方水土造就娄峪翠枣。同样的枣树移栽至周边村庄,虽然也能结出形状、个头都差不多的枣子,但口感甜度总不如大娄峪村的。“形状挺独特。”记者在村民张书法的枣园里看到,一簇簇透着光泽的翠枣压弯了树枝。

的确,外形长得如佛手瓜一般的娄峪翠枣,成熟后翠中带红,透出白玉般的湿润。咬上一口,又脆又甜;细细品味,似有甘蔗的清香。

为了让这颗好枣进一步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大娄峪村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出一条“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振兴之路。2024年,村党组织联合驻村第一书记牵头成立了济南御道尚品农业合作社,将全村70余户种植户纳入其中,实现“统一包装、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的规范化运营。

“目前,娄峪翠枣的产量在三四十万斤,种植规模大的农户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王金亮表示,村庄下一步将强化娄峪翠枣的品牌运营,让这枚乡亲们的致富果不断提高含金量。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