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艳
朱建华,莒县中医医院脊柱骨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0余载从医路,他深耕脊柱微创新领域,带领团队突破技术壁垒;以24小时待命的坚守,用细致关怀守护患者安康;更走村入户传授适宜技术,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优质医疗,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多项技术填补区域空白
在县域医院也可享“省级服务”
2020年8月,朱建华带领团队实现双重突破。他带领团队成功开展日照市首例全可视内镜下胸椎黄韧带骨化物切除+胸椎管狭窄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同月又在日照市率先开展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此后,他再攻克莒县首例脊柱镜下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多项技术填补区域空白。
其中,单通道内镜下经椎板间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Endo-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更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该技术通过术中全程可视化环锯减压,无需镜下动力或超声骨刀,单台手术能为患者节省住院费用约1万元,真正让莒县百姓不出县城,就能在县中医医院享受到与省级医院同质的脊柱内镜服务。
在科研与学科建设上,朱建华的“突破”同样亮眼:建立刘传圣硕士生导师工作站、成立莒县中西医结合脊柱微创中心;主持两项省级科研课题,斩获6项国家专利;主编论著,发表国际SCI论文及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凭借突出业绩,他先后获评“莒县最美科技工作者”“莒县工匠”“莒县名医”等荣誉称号。
24小时守初心
“神针”技术惠及基层
对患者的牵挂,是朱建华工作的日常。每晚7点,当同事陆续下班,他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审核次日手术患者的影像资料、细化手术方案、整理病例用于学术交流,成了他固定的“加班课”。更令人动容的是,只要科内有特殊病情患者,无论深夜几点,他总会准时致电值班护士,细致询问患者切口引流量、肢体活动度等细节,用“不打烊”的关注守护患者安全。
为让更多患者免受疼痛困扰,朱建华还向我国著名骨科专家吴希瑞教授学习“吴氏皮内针”技术,凭借皮下空心针实现“一针镇痛、微针除痛”,让大部分骨科疼痛患者无需吃药、住院,在门诊就能解决痛苦,这项“神针”技术也让他成了患者口中的“名医”,门诊时常有患者慕名而来。
技术在手,更要惠及基层。朱建华通过微信群线上指导、现场集中培训等方式,向莒县300余名基层医生普及推广“吴氏皮内针”技术;对40余名乡镇卫生院医生和乡村医生,他更是亲力亲为,手把手开展免费带教。他的车里常备针具,亲朋好友颈椎不适、肩膀疼痛,哪怕在路边广场、饭桌上,他都能随手扎针缓解;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腰腿痛,他还会主动上门施治,让技术温暖更多人。
每周工作六天
用技术托起患者“新希望”
如今,朱建华仍保持着每周工作六天的节奏,在临床、科研、教学的路上步履不停。在学术交流领域,他的足迹遍布济南、青岛、北京等地,累计开展20余场学术活动,将莒县中医医院脊柱内镜技术的临床经验,带上省级乃至国家级学术舞台,让扎根县域的微创技术辐射更远,助力更多同行提升诊疗水平。
从方寸手术台到基层诊疗一线,朱建华用对技术创新的执着、对患者生命的敬畏,为无数家庭托起健康希望。他以医者的担当与20余年的坚守,帮助一位又一位患者驱散病痛,开启新生活,真正为他们挺起了“新脊梁”。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